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平淡的日子里,总有些问题困扰着我们。
有些人是身体不适,有些人是感情不顺,有些人是对孩子有操不完的心,有些人是工作没动力……
面对这些人生课题,有的人能轻松应对,有的人却苦苦找不到解决之道。
如果人们无法顺利完成某个课题,相似的事件会一遍又一遍循环出现,那种迷茫无助的感觉也会一次又一次席卷而来。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曾提出这样一个名词:“习得性无助( Learned Helplessness)”。
它是指个体经历了持续的失败后,觉得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从而对现实感到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
即使有扭转机会却视而不见,是习得性无助最可怕的地方。
身体是我们人生状态最直接的体现,有些人活力满满,有些人却病症缠身。
正如“习得性无助”体现的状况一样,面对疾病的困扰,却不能正视疾病给予自己的提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法从根源上转变,也无法激活身体的自愈潜能。
一、“情志疗法”是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来疗愈
“情志疗法”技术来源于传统中医情志思想,强调健康来自于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气血通畅,因为病症只是表象,关键是背后的思想和情绪。
“情志疗法”通过有效的情绪释放和思想转变,实现气血的通畅运转,增强人体免疫力,激发内在潜能。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外界环境刺激会出现不同的情绪反应,中医称为“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黄帝内经》中提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忧则气凝。”
情绪影响着气血的正常运转,既有定位性,比如指向某个脏腑器官;也有定向性,比如说:
怒发冲冠,人一发怒,气机上升,头发就竖起来了;
人害怕时,会吓得尿裤子,因为恐惧的时候,气机会往下走;
人悲伤时,会感到浑身无力,因为把气消耗掉了;
喜欢思考和忧愁的人,气就在体内凝结,表现为淤堵……
那些经常失眠的人,往往是思考过度和喜欢忧愁,情绪上表现为抑郁,身体上则出现淤堵。
想要调整失眠症状,一方面要处理当下情绪,另一方面也要化解体内的淤堵。
发源于传统东方智慧的“情志疗法”,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来疗愈,强调内外一体、由表及里。
通过外在病症表现,发现内在情绪问题和思想障碍,有效释放情绪,清除淤堵,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
《情志疗法操作规范》团体标准创始人、《心转病移》与《情志疗法》作者包丰源老师,曾获得2023年中医情志疗法科技创新人物、2023年度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等多个奖项。
包丰源老师在《心转病移》一书中提出:
“情志疗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量子力学、心智哲学、全息生物学、内外因辩证与平衡原理,以及西医和心理学等学科,深入研究情绪与疾病的关系。
它是通过找出疾病背后的情绪因素,并予以释放、化解和清除,同时疏通身体淤堵点,使气血运转快速恢复的一种疗愈方法。
可见,“情志疗法”是从当下疾病入手,找出人内在的情绪障碍,在清除、化解情绪的同时,改变人的内在思想和认知错误,理清精神世界的秩序,让人重新回到能量充盈的状态。
二、“情志疗法”技术,让人们看到健康的底层逻辑
看似纷繁复杂的生活百态,其实都是我们思想创造的结果。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导演,不知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今天经历的一切,都是自己过往经历的重现。
包丰源老师在《情志疗法》一书中写到:
人在当下的情绪往往与过去的细胞记忆有关。在幼年或更早以前,人在经历中形成的情绪犹如“程序”一样,只要被类似的外在环境条件“点击”到,就会再次运行。
如果情绪不能有效地被清除和释放,人就会继续重复上一次的经历,然后随着相同的情绪感受不断累加,受到的伤害也会一次比一次深。
很多问题和症状并不是现在才出现,往往是由于个体的过往经历导致的。
在人生经历中,一些事件形成的情绪,让我们难以释怀,停留在我们的细胞记忆中。当相似的场景再次出现时,同样的情绪、体验和感受也会再次出现。
对于身体来说,每一次情绪的爆发,都是一次自我攻击。
这种重复性的伤害不断出现,使身体的气血越来越堵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病。
追根溯源,找到出现问题的情绪卡点,转变内在的思想认知,才能真正让我们拥有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的能力,唤醒生命的活力。
自2023年12月20日起,由《情志疗法操作规范》团体标准创始人包丰源老师发起的身心健康公益咨询服务,已开展3个多月。
活动期间,心智家园团队共为29位学员提供了专属的身心健康诊断、情绪处理和身体调理服务。
其中,包括包丰源老师义诊咨询22位,招辉老师个案处理1位,张宇晴学长进行“情志疗法”处理10位,陈书璇学长进行“情志疗法”处理9位,任颖仪学长进行身体调理4位。
“情志疗法”的重要作用,不仅是对当下以及更早的情绪进行释放、化解,更是帮助人们在回顾生命历程中转变心智和思想,重新审视疾病与生命、人与自然的关系。
同时帮助人们正确对待疾病,懂得敬天爱人,尊重生命,籍由心智的提升,增加免疫力,激发修复自愈能力,获得健康身体与富足人生。
案例分享一:走出重复的经历,体验向上的生命状态
她与包丰源老师预约了身心健康义诊,包老师依据她的身体状况,帮助她找到了“早年经历中恨和生气的情绪事件”。
了解症状背后的情绪因素后,小芳于3月7日来到广州心康达身心健康调理中心,找到陈书璇学长进行了“情志疗法”处理。
她想到丈夫对自己生病的父亲表现出嫌弃和敷衍的态度,感到非常讨厌、生气和怨恨,完全不能接受。
在情志疗法调理师陈书璇学长的引导下,她说出了对先生的“恨”,整个背部和头发都在发汗,感觉有暖流在流动,堵住的胸口也通畅了。
经过“情志疗法”调理后,小芳看到了老公的爱和他对这个家的付出,也意识到她在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当先生没达到要求时便产生了“恨”。
先生当时对父亲的态度有很多原因,她被情境的表象困住了,没看到事情的全貌,现在回想起来,她对老公充满惭愧和内疚。
在陈书璇学长的专业技术引导下,小芳又记起在自己六七岁时,有一天夜里十点,妈妈打麻将回来,和爸爸争吵动手的情景。
当时,小芳对妈妈产生了生气和怨恨的情绪,觉得妈妈身为老婆和母亲不称职,心疼爸爸。
这些情绪被释放出来后,她全身发热发汗,吐了大量的粘痰,整个身体非常轻松通畅,同时也释放了自己在爸爸去世后产生的思念之情。
当小芳通过“情志疗法”技术释放情绪之后,看到一切的根源都是自己的情绪。对妈妈那么多年的“恨”和不满,都是因为自己卡在了情绪里。至于父母之间的关系,自己也只是看到了一些表象,并不能完全理解。想到这些,她终于放下了对妈妈的“恨”。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堆积着很多过往事件产生的情绪。正如小芳,她在不断重复着生气与怨恨的体验,这些情绪在她的身体里形成了淤堵,不仅导致了身体症状,还形成了错误认知。只有及时觉察到心智中错误的程序,意识到情绪的伤害并尽早处理,才能真正走出重复的经历,体会到向上的生命状态。
案例分享二:思想转变,身体自然而然发生变化
包丰源老师解读:思想创造物质,通过我们的身体反应,可以倒推自己有什么样的思想。如果身体变柔软了,代表着思想也软了些。如果大小没变,说明有不变的思想。
经过包老师的义诊咨询,以及对她的家庭背景深入了解后,情志疗法调理师陈书璇学长于2月2日在广州心康达身心健康调理中心,为小丽进行了“情志疗法”处理。
陈书璇学长主要处理了小丽与妈妈之间的情绪事件。
子宫属于生育的地方,作为母亲,养育孩子的地方来自于子宫,所以这个地方对应着与母亲的关系。
小丽回想起2016年第二次怀孕时流产时,妈妈提到“如果之前的孩子没打掉,现在也该一岁多了”,这句话让她觉得很愧疚。妈妈的态度更让她感到委屈和害怕,觉得妈妈不能理解自己。
在情志疗法调理师的逐步引导下,她释放了委屈害怕的情绪,并在鼓励之下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经过处理后,她感到身体后背发热,想要呕吐。
再向前回溯,在她三四岁时,因为父母不愿意花钱给自己打疫苗,导致得了病,被幼儿园小伙伴孤立,在家里还分碗筷。她很生气,想不通为什么父母不能照顾和保护好自己,还分碗筷吃饭嫌弃她,从而感觉到害怕、委屈,甚至还有恨的情绪。
在处理这个事件过程中,小丽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吐了大量的浓痰。陈书璇学长逐步引导她,把当初想说的话说出来,她堵着的胃和不舒服的喉咙,都变得通畅了,后背持续发热,整个身体变得舒服轻松。
小丽表示,包丰源老师在义诊时,指出自己之所以肚子又大又硬,在课后又改变很小,是因为她的思想很顽固,始终怀有怨气,尤其是对母亲、丈夫和孩子有关的情绪。
通过“情志疗法”调理后,回看过往事件,小丽看到了自己的不接纳和不愿面对,懂得了是积压的情绪导致了身体症状。
她从一开始不理解妈妈,到真正体会到妈妈的伟大和不容易,看到了妈妈身上的柔软和大局观,也知道了应该如何面对和妈妈的关系,从底层学会尊重妈妈。
其实,我们在生活里遇到的习以为常的问题和困境,只要转换思路,走出误区,就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心态一旦改变,身体也会自然而然发生变化。
写在最后
过往的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但身体是有细胞记忆的,我们的情绪会在身体的对应部位表现出来,影响我们的一生。
如果不懂得这些规律,即使短暂调理了身体的问题,过段时间症状又会反复出现。
只有当一个人愿意看到自己的问题并想要改变时,才能实现心转病移,从根本上解决身体问题,提高生命质量。
每个发生在我们生命里的事件,每个出现在我们身体上的症状,都是我们心智的需要,都是上天给我们的提醒。当我们化解了内心的情绪种子,改变了错误的思想认知,就能够调整心智模式。
只有当思想转变之后,我们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焕发出蓬勃旺盛的生命朝气,有能力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由《情志疗法操作规范》团体标准创始人包丰源老师发起,心智家园组织的身心健康公益咨询活动,将持续陪伴和服务更多走过课程的家人们,让大家收获身心健康,拥抱美好人生。
如果你也正在经历人生的卡点,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和处理,欢迎扫描二维码预约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