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rses面授课程
钟锦基-广州:在生活道场去察觉人性的光辉
2022-03-14  来源:心智教育

图片



  分享人:钟锦基

  生命智慧成长之旅:

  “生命智慧”一阶第78期、二阶第41期、三阶第21期

  “心转病移”一阶第16期、二阶第14期、三阶第4期

  “明心见性”第二期


  大家好,我是来自广州的钟锦基。


  明心见性课程,是一首朴实无华的交响乐,是一场久别重逢的邂逅,是一次宽容以待的善意;我要的被认可,仅仅是一份生命的成长,在百般静谧和千般喧闹中穿梭,是爱的流淌,是心的链接,既有月的柔和,又有日的刚烈。


  走过必留痕迹。学习过心智家园“明心见性”精品课程,于我大脑沟壑中处处留痕。总的来说,我认为,“明心见性”是,察觉每时每刻的起心动念,明澈当下内心,洞悉心智需求,看见人性部分,转向空性维度,打开内心新格局,完成人生功课,创造生命价值,拥有生命本有的富足和自在。


  一、我理解的心智需要


  这种需要,处处在表露,时时在显现,一旦被满足,就能产生强劲的愿力,不计代价或成本,生成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雄魄。心智是慈悲与智慧的交融,心智需要是人这辈子最大的修炼点,如果能被正确引导,正向使用,就是正心的,是熵减的;假设它被错误引导,负向利用,则是扭曲的,是熵增的。


  回想过往,发现心智需要在隐晦地发生着巨大的影响作用,非常不容易被看见。它默默运作着,如果没有外力加持,难以转向,结果往往是在其轮回的漩涡里面,一而再、再而三被验证,把我困得严严实实,无法跳跃,无法动弹,生命无法得到很好成长。


  二、我的心智需要是被认可


  工作上,每每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工作岗位、新的领导同事面前,我都能认真、干劲十足地拿到很好的结果,得到大家的认可,我甚至会无条件帮助同事处理他们工作上的事情,只为了得到同事们对我工作能力的认可。当工作到了一定阶段,一般是两年左右的时间,我便会选择跳槽。在别人看来,我似乎是去选择更好的机会,然而频繁跳槽的我却没有跳到一个更高的岗位上去,同时我也错失了原有工作上升提拔的机会。一开始我认为是自己不想承担更多责任,害怕挑战、担心失败,而今才明白,我这种莫名的行为,只是不断满足自己内心所缺,也就是满足自己的心智需要。因为我内心清楚,在新的工作岗位,我可以得到人们的认可。


  你也许会问,为什么不在原有岗位上不断迎接新的挑战来获得别人的认可呢?这就是问题所在,当挑战成为习惯,当工作状态进入主观能动性,当领导同事的认可度出现边界递减效应且递减到一定程度后,我的心智需要就发挥了强烈的作用,迫使我跳槽到新的工作岗位上去,就像是一股无形的力量在错误地引导着我。我清楚,在一个行业、一家公司深耕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可以得到很大的成就感和被认可感,但老天往往在不断地跟我开玩笑,有句话是这么说的,“道理都懂,就是过不好一生”。


  三、通过心智需要去明心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因为看见才去相信,恰恰老天设置的关卡是,需要先去相信才让我们看见;前者是看见了“物质”才有“相信”的精神存在,后者是有了“精神的存在”才能创造出“物质”的同等显现;前者是巧合,后者才是规律、是道之所在。看见是经历,经历是提醒,能否把经历转化为恩典,需要的是有智慧地践行自己的心智需要,否则经历一旦变成一种成本,必将在一次次的轮回中,持续消耗着自己有限的生命能量。


  我需要醒过来,人们也需要醒过来,在每时每刻察觉自己的心智需要,爱自己,觉悟当下。我们需要在混沌的思绪中觉醒,拥有如来之智慧,打开自信人生的每一页,完成每一门来到我心的功课,创造可贵的生命价值,绽放生命本有的富足和自在。


图片


  四、从看见人性部分并接受它的存在


  无论我们接受或不接受,人性部分都存在着,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部分,影响着人的方方面面,导致的结果都在,无论我们接受与否。我相信,看见自己人性的部分,即是接受它的开始。我们常常抱怨、算计、较劲,这类负面情绪和行为都形成与除自己以外的世界之间的拉扯,从量子力学看,这是量子纠缠,我们不是无法放过他人它事它物,而是无法放过自己。


  也许我们难以相信,人为什么会无法放过自己。人类不是有意识、聪明的高等生物吗?竟然会如此愚蠢到放不过自己吗?到底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迷惑住我们的内心?是什么原因导致绝大多数人类自欺欺人地活着?是从盘古开天地开始就如此吗?如果不是,那人类进化几十亿年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这是不断演化的过程,还是某个“奇点”突变的结果?我们生命的源头在哪里?只在地球氧气层内能否寻找到源头,还是要到更远的外太空寻找?如果生命的源头在地球,那地球的源头来自哪里?如果生命的源头在外太空,那么外太空又来自哪里呢?它是否有边界?它的边界又在哪里?我们作为人这等生物,是如何创造出“外太空”这个名词去解释这个外在的呢?正如同哲学三拷问“我是谁、我来自哪、我将去往何处”,为什么我们要去发问?发问的背后有什么规律在等待我们去探索?而我们又为什么要在此发问甚至去讨论这些种种的疑惑?


  我想,这正是生命的奥秘,它需要在不断的发问和探索中达到一种内在平衡,这种平衡在“以太”中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叠加、自我修复和自我重生。既然我们还没有办法在这些不确定当中寻找到人类想追求的所谓的确定性,那么为何在已经能确定的人性部分还要选择不去接受呢?这不就是放不过自己吗?


  五、在生活道场去察觉人性的光辉


  在生活的场景里面,无处不显露人性的部分。我很感触的一点是,人类越是“无能”,越需要制造出科学的一套套工具来蒙骗自己的内心,使得内心的感受力越来越缺失,这是何等的悲哀。课程学习的最后一天,课间休息期间,我打开一个微信群看到了一张截图,写下了以下文字:


  “人们尽可能尝试通过科学的方法去认知表情背后代表什么情绪,通过对一寸寸肌肤动弹的角度,去确定其科学含义,各处彰显出科学的力量和‘神通’。殊不知一山还比一山高,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表情,让错觉产生,蒙蔽人的双眼,迷惑人的内心,而这一切又必然被人类再次发现,于是一次次的科学新发现推翻着一个个科学研究成果,循环往复。科学是发展的,但人的内心感受力、链接力却被死死封印,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