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5日-17日,北京心康达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申报的“运用情志疗法调理抑郁病症的研究与应用”科研课题在广州顺利开展第二期实践研究。
本次实践研究由课题负责人、“情志疗法”创始人包丰源老师主导,6位“情志疗法”专家共同参与,为22位抑郁症患者进行了专业调理。
该科研课题于2023年2月9日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研项目立项(项目编号:2022Z1129-810301),于2023年8月20日-21日开展了第一期实践研究,17位抑郁症患者通过“情志疗法”专业技术调理后,达到12人无抑郁、5人症状改善的良好效果。为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完善运用情志疗法调理抑郁症的操作规范,再次组织开展本次的第二期课题研究。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中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为9500万,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抑郁症的治疗任重道远。
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主要是以心情压抑、情绪低落、心神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烦躁易怒,或悲伤欲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情志疗法”立足于传统中医情志思想,强调情绪与疾病之间的对应关系,致力于通过对情绪问题的有效处理,使疾病症状减轻或消失,并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思维认知状态,全面提升其身心健康水平。
在抑郁症调理之前,首先要为参与者解读思想认知、生命能量、情绪记忆导致抑郁症状的原理和“情志疗法”的调理方法,帮助大家对自身症状建立新的认识,减轻患者的精神思想负担,提升患者的信心水平。在具体调理过程中,强调治标与治本相结合。
一方面,帮助参与者找到导致抑郁症状的情绪问题,回归到情绪产生的生活事件中进行有效处理。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遇到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者心灵受到伤害的事情,当负面情绪积压在内心之中,长久得不到释怀时,就会形成心智障碍。人在面对这种障碍时,就如同一部动力强劲的汽车遇到石头阻碍,百般努力还是很难冲过去。这种影响体现在身体方面,就形成了不同病症。抑郁症源于人长期受到压抑的情绪,与童年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关系。
运用“情志疗法”,回到事件的源头进行情绪处理,是帮助参与者快速走出情绪困扰的有效方法。情绪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在人生经历中有被别人当众嘲笑、奚落、侮辱等无法回避又无力抗争、难过的事情,无法表达或不知向谁表达,由此产生的压抑、委屈、自责、内疚等情绪。
4.遭遇重大打击、灾难事件,或有无法释怀的压力,从而形成的委屈、无奈、憎恨、自卑、谴责等情绪。
另一方面,强调从根源上提升参与者的生命能量。从生命能量方面来讲,人在小时候本应得到更多的能量来保证成长中有勇气和自信面对外在的事物,拥有开朗、胆识、魄力等积极的人生态度,而能量的缺失会使人形成恐惧、失落、忧郁等负面情绪。
中医讲,抑郁症是体内精气神的不足,也可以说是阳气受损、运行不畅,本质都是指现有的能量不足以支撑起人的正常生活。我们也观察到,有抑郁症状的人,多数都表现为精神与行动迟缓,即便是起床这么简单的事,都需要很大力气才能做到,就好比一台电量始终不足的手机。
在“情志疗法”的理论体系中,能量不足的重要原因源于患者与父母的关系问题。父母及其所代表的家族体系是个体生命能量最初和最重要的来源,也是个人社会关系中最需要的支撑力量。
在本期研究中,我们发现,有七成的参与者与父母失去链接,例如童年时在家庭中没有幸福感,有被父母打骂的经历,或是父母感情不合,或是从小父母不在身边、被家中老人抚养长大,等等,导致患者长大后与父母关系疏远、不合,甚至对父母心存怨恨。对父母的怨恨会反作用于自身,造成一种向内的自我攻击,导致能量不足。“情志疗法”通过情绪的释放化解和思维认知水平的积极改变,使参与者能够走出负面的精神状态,以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社会关系和生活中的发生,生命能量得以有效提升,身心健康状态得到有效改善。
来自东莞的梁沛琪写到,在调理中,从回看自己身上经常出现的情绪开始,再回忆自己初次诊断前发生的重大事件,一次又一次地被唤醒,发现自己曾经以为过去的事件原来还在。经过“情志疗法”调理后,她才得以释怀,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内在要与家族链接,提高生命能量,提升改变现状的愿力和行动的动力。所以,她以后要多做善事,想方设法让身体的能量流动起来。
一位来自太原的年过六旬的男士,经由“情志疗法”释放情绪后热泪盈眶,感受到了年过9旬的母亲在自己小时候对自己的爱,看到自己对母亲以往缺少内心的链接。当他的情绪消失、认知转变后,身体的力量也充盈起来。
一位年过40的单身女士,之前一直与父母较劲对抗,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但是在调理后感受到了父亲的爱与温暖,看到父亲虽然不善言词,但是一直在用他的方式爱着自己,想到父亲老了、瘦了,决定以后不再与父母对抗了,也开始心疼父母了。之前,她一想到婚姻时很排斥,但是课程结束后再想到婚姻,她是喜悦的,也愿意去尝试。可以说,她从多个方面实现了精神状态的改变。有些人一开始总在抱怨指责伴侣做得不好,认为都是对方的错。但释放情绪、调整认知后,才意识到是自己没有主动去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总在等着对方自己领悟并做出改变。也许能够好好说话,就不会有问题的产生……
本次课题研究实践中,老师们还每天安排了身体活动的环节,帮助参与者在运动中提升气血流通,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推动阳气的提升与运转,进而实现能量的提升。
一位参与者在分享中写到,每一天都有舞蹈教学来调整身心。她从第一天的手脚不协调怕自己跳不好,到最后勇敢地站上舞台,这是一个新的突破和对自我的认可。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其实都是能量交换,要学会流动,有意识地掌握能量流动,允许新的能量和新的丰盛进入我们的生活,使自己时刻保持活力,流动起来。
这次参加科研课题实践研究的人,从第一天到来时的眉头紧锁、郁郁寡欢,到第三天面带喜悦的笑容、整个人开始迸发生命力,在短短几天内实现了生命的绽放和转变。这也证明,抑郁只是一种状态,只要找到正确科学的调理方式,人就可以走出抑郁的境况,实现精神的全面好转。
根据科研课题的研究需要,每位参与者在参与前都在当地医院进行了相关医学检测,确定自己抑郁程度,并保证在调理结束后到同一家医院,再次进行相同的检测。课题研究团队将实时跟进上述数据,关注每位参与者的健康状态,致力于不断归纳总结调理抑郁病症的操作规范,帮助更多患者和家庭走出疾病困扰,重获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