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家园新闻
心转病移·实现光明人生——包丰源老师对话释成清法师
2024-03-29 16:22:36  来源:心智教育

  2024年3月22-24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心智教育智库专家,北京心智家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情志疗法”创始人包丰源老师应梧州市佛教协会邀请,参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暨“心转病移·实现光明人生”公益讲座,及相关系列活动。



  在本次活动23日下午,包丰源老师主讲心转病移的理论与方法,对话广西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梧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四恩寺住持释成清法师,共同探索中医情志疗法与佛法、世间法结合之道,融因果缘法于身心健康,究心法本真,见光明人生。


  早在2022年8月3日,包丰源老师便在四恩寺拜访过释成清法师,交流佛法中戒除贪嗔痴,回归人性本源的义理。当时,释成清法师就对“心转病移”的理论与方法大为赞誉,希望可以为僧众与信徒们授课,让更多人懂得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放下内心的贪婪与执念,恢复身心安宁,懂得因果关系,由此觉悟人生。



  此次“心转病移·实现光明人生”公益讲座能够顺利举办,得到心智家园洁仪、徐艺文、张乾、招辉、张宇晴、钟惠妮、王璐璐等家人的支持与帮助。


图片


  3月22日下午到24日上午,为践行人间佛教思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自信,梧州市佛教协会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中先后组织了祈福法会、四恩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参观、健康义诊、佛教文化经典公益讲座、包丰源老师与释成清法师对话,22日下午和23日晚上包丰源老师解答大家关心的身心健康和亲子关系问题,24日上午“心转病移”讲座等系列活动。


图片


  “心转病移·实现光明人生”讲座作为此次主题活动的收官活动,旨在通过揭示身心健康与生命规律的关系,让人们懂得因果关系,籍由心智转变提升思想境界,拥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生命智慧,获得幸福美好,实现光明人生。


图片


  佛教文化与中医传统中的情志思想有很多共通之处。自佛教经典传入之初,佛医学理论便对中医基础理论不断地产生影响。佛教因缘论认为,整个世界是由互为因果关系的事物、万象形成的一个整体。外界客观事物和众生主体内心互为因缘、互相贯通。同时,更加强调,心识是根本,万法唯心,疾病也是由心而起。身体的疾病是由心的贪执、恐怖、忧愁、憎恨、愚痴带来的。


图片


  中医理论同样非常重视心的作用,认为心决定着生命的状态。奠定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黄帝内经》在首篇《上古天真论》中就明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若心能安和,则人能健康;反之,若心失于安和,则会导致五脏六腑皆失去平衡,气血运转失调,进而会诱发各种疾病。


图片


  在疾病疗愈方面,佛教更是强调治心病。“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只要观照自己本心,即修行止观,就能减少疾病,延年益寿。中医情志思想强调,找到疾病与情绪之间的对应关系,从情绪的疏导、思想的疏通入手,实现气血运转的平衡,改善身心健康状态。


图片


  近二十年来,包丰源老师一直以“让生命更有价值”为使命,从“心”入手,将东方智慧与西方实证科学贯通,对佛教理论亦多有借鉴融合,创立了新时代的“情志疗法”,明确指出了50余种疾病与情绪的对应关系,并由身体症状溯源内在情绪问题,对情绪进行准确有效地释放、化解和清除,使气血恢复正常运转。并进一步帮助患者在回顾生命历程的过程中转变思想,重新审视疾病与生命、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对待疾病,懂得敬天爱人,尊重生命,籍由心智的提升,激发自愈机能,增强免疫力,全面改善身心健康。


图片


  该疗法填补了中医情志理论应用的空白,提高了中医学研究的实用价值,推动了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情志思想的落地。该成果曾荣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2022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23 年度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图片


  此次公益讲座,包丰源老师从情绪致病机理入手,为大众解读情绪与疾病、身心健康与生命规律的关系。在与释成清大师的对话中,共同畅谈心主神明、身心一体的哲学思想,道出疗愈身心疾病的根本之道,是唤醒仁爱慈悲的生命智慧。


  在场听众被本次精彩的讲座与对话吸引,纷纷表示受到了很多触动和启发,感叹于“情志疗法”理论体系与佛教思想的共通共融之处,更加深刻地体悟了心净气纯、觉知通达的修身之道,也更进一步掌握了处理情绪问题、走出心境障碍的有效方法。


图片


  “情志疗法”来源于东方智慧,与佛教理论多有借鉴融合,举办这样的讲座对话活动,既是对在场听众的一场认知启迪,也是两种思想的一次深度交流,对于不断丰富“情志疗法”的理论体系、传播生命智慧的价值观念,具有积极影响。包丰源老师表示,希望在未来能够继续参与此类对话交流活动,为社会进步与健康事业做出有益贡献。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