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流行过这样一句话:“性格越急,智慧越低;脾气越大,身体越差;情绪越好,福报越深。”
好的情绪,是我们保持好状态的良方,也是身体最强大的免疫力。
很多人都认为,养生需要早睡早起,需要多吃营养品。其实,对一个人的健康而言,看不见的情绪才是最重要的。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情绪本身从来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我们对情绪的认知和应对情绪的方式。
那么,如何才能读懂情绪带给我们的提醒,更好地觉察它对我们的影响,与情绪自在地共处呢?
6月27日-30日,心智家园在广州、成都、南宁等地举办了三场“身心健康”主题线下活动。
广州
6月27日,广州心康达迎来了第三期“身心健康”线下沙龙。
本期活动围绕“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展开,来自广州、深圳共15位新老朋友,一同畅聊如何让身心更健康的话题。
那些由内心绽放出来的笑容和喜悦,感染着每一位新朋友,让她们感觉很温暖。
首先,由美丽智慧的黎凯如学长为大家分享了自己学习心智教育四年来的成长与收获。
接下来,冯凤慧学长为大家分享了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她提到:“为什么我们当下的生活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但是健康的状况却越来越差?”这个话题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以前,我们的物质条件并不好,疾病却没有那么多;如今我们的生活好了,疾病的种类却越来越多。
不仅如此,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常常会受到情绪的困扰。大量的研究数据同样表明,各种负面情绪对我们身体的影响非常大。
在小组分享时,大家更加深刻地看到,过往的一些事件看似早已经遗忘,当在现场再次提起来时,却让人忍不住落泪。
一位新朋友分享到,听了冯凤慧学长的分享,突然有点明白了,这几年自己几次进医院却找不到具体病症的原因。原来自己当下所谓的一些状况,是与过往的一些经历相关。
了解到包丰源老师“心转病移”这个理论体系后,她非常认同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对《心转病移》这本书也非常感兴趣,同时特别感恩我们组织的这次活动,让她受益良多。
一位老家人分享到,上完“心转病移”课程后清理了“文件包”,过去着急焦虑的情绪没有了。以前女儿在身边的时候,总是要看着她,现在已经不需要紧盯着女儿了。对儿子高考和就业的问题也没有那么紧张和焦虑了。
当她真正放松下来,与家人、孩子的沟通也越来越顺畅,所以非常感恩能够跟随包丰源老师学习。
还有一位新朋友,第二次来到心康达,听说10月份有身心健康营,马上报名参加。(活动正在火热报名中,详情请点击→“关爱健康 从心出发”——第十二期身心健康营开始报名)
大家纷纷表示,这样的沙龙活动非常有意义,对自己的帮助很大,希望可以继续参加后续的分享与学习。
“身心健康”茶话会
成都
6月29日,四川爱康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如期举办了第16期“身心健康”茶话会。
茶话会上,首先让两位新朋友体验了“情志疗法”的专业手法,大家纷纷表示感觉很舒服很放松,随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体验活动的感受,探讨身心健康的规律。
身心健康调理师王斌老师分享道:“调理时感受到这位朋友身体很疲惫,胃部有淤堵。”
从“心转病移”的理论来解读,他是曾经有过不能接纳接受的事情,近期压力大很纠结,感觉很累,这些情绪造成了身体的瘀堵;
这位朋友惊讶地表示:“第一次来参加活动,也不认识调理老师,他居然把我的身体状况都说准了;最近,我的确有很纠结的事情,头天晚上很忙,只睡了三个多小时,身体很疲惫。”
身心健康调理师梁书英老师分享道:“调理时感受到这位朋友脸部、头部都有严重的瘀堵,胃部也不舒服。”
从“心转病移”的理论来解读,她曾经有过被伤面子的事情,有很强的焦虑感,在与家人相处时有委屈、生气的情绪,最终造成了身体的瘀堵。”这位朋友频频点头,说她有很多年的焦虑状况,在与母亲的相处中有不顺畅的地方。
我们的身体非常智慧,它能将我们经历事件的情绪储存在细胞记忆中,而这些负面的情绪会造成我们身体的淤堵。
随后,大家一同探讨了脾胃部疾病与情绪的对应关系——对外在的人、事、物有不能接纳的情绪时,就会造成胃部的瘀堵。
有人说,对前夫的不接纳情绪,造成自己很长时间胃不舒服,一直打嗝;
有人说,之前胃部出现痛的症状时,正是丈母娘来家住的那段时间,确实有不接纳的情绪出现;
还有人说,过去胃不好,不敢喝冷饮或者吃常温的水果。后来发现,原来是由很多不接纳的情绪引起的。处理完情绪后,什么都能吃了;……
之后,大家还探讨了甲状腺病症、帕金森症状、孩子抑郁等状况对应的情绪原因,及其对我们生命的提示。
南宁
6月30日,张乾讲师为大家带来了关于“身心健康”传播的专题分享。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身心健康”不仅是个体的需要,也是全社会的需要。“心转病移”理论体系,结合了中医、西医和西方心理学,能够从根本上解读人的思想精神与情绪、疾病的对应关系。面对身边需要帮助的亲戚朋友,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去传播和分享我们的善意和包丰源老师的智慧呢?
张乾讲师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了分享,同时徐艺文学长也为大家做了详细的讲解:
第一,思路清晰,有条理地与对方沟通,知道如何表达才能触动对方;
第二,尊重是沟通的前提,与人交流时,先要了解对方的需求,用心去链接;
第三,在合适的机会讲述与对方相同的案例,让对方感同身受;
第四,当对方产生内在的共鸣,有进一步想了解的意愿时,可以向对方介绍“情志疗法”背景和“心转病移”理念。
在自由互动环节,大家也踊跃发言。
有人讲述了自己的肩周炎、颈椎病、心脏等问题是如何在课堂上好转的;
有人分享了自己是如何走进心智教育体系的,并通过跟随包丰源老师学习,按规律做事,拥有了创造美好富足生活的能力;
还有家人表示,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先关注自己的发心。
只有当我们的发心是为了传递一份善意,是发自内心地为对方着想时,对方才能链接到我们的这份发心。
希望通过我们传播的这份善意,让更多人拥有幸福的人生,也让我们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
情绪是思想的外在表现,身体则是我们与内在之间的交流工具。
只有当你知道了如何通过身体表象,了解思想、情绪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加从容地面对和领悟疾病的语言。
在任何情况下,与自己的身体保持链接都是非常可贵的,尤其是在生病或苦恼之时。
只有真正理解疾病的意义,思想才会转变,淤堵的情绪才能消除。
2024年10月26日-27日,“关爱健康 从心出发”第十二期身心健康营将在佛山正式开营!
在这里,你将了解不同情绪与疾病的对应关系,掌握生命智慧,洞悉健康本源,让身心症状得到改善,拥抱多彩的人生。
长按下方二维码,抢占名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