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家园新闻
14岁女儿从“躺平辍学”到“名列前茅”,他们做对了什么?
2024-10-12 11:25:22  来源:心智教育

图片


  01


  家里有一个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呢?


  有个朋友这样描述他的儿子:


   跟他讲道理吧,他要么充耳不闻,要么扭头关上房门,啥都不管;

   跟他强硬点说吧,他反倒凶回来,一转头就离家出走。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和家长之间最大的问题就是沟通困难。提起青春期,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一说就急”、“一提就恼”、“一点就燃”


  作为父母,你在教育路上是否也常常会有这些困惑:


“孩子早恋了,怎么办?”

“孩子痴迷电子产品,怎么办?”

“孩子学习缺乏主动性,怎么办?”

“孩子脾气暴躁,不想和我沟通,怎么办?”

……


  面对青春期孩子们的转变,小到起床闹脾气,大到撒谎、叛逆,父母的感觉更多是“无可奈何”、“无计可施”。很多时候,父母想要跟孩子好好沟通,却发现,孩子连沟通的大门都不想打开。


  要想改变“与青春期孩子沟通难”的问题,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图片


  02


  南宁的邹女士从事教育工作,她的女儿一直很优秀。但是,女儿到了青春期后,她却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孩子在读初二下学期的时候,突然选择了躺平,拒绝上学。


  起初,孩子断断续续地上课,随后就彻底放弃了学业,闭门不出,拒绝交流。每天仅吃一餐,有时甚至不吃,沉迷于黑白颠倒的游戏世界,事事都与父母对着干。


  “我讨厌你们,你们就只会把我当成一个问题丢出去!”孩子的这句话,让邹女士心痛不已。


  父母尝试和她说话,她却一个字都不想听,把父母推出房间,用一扇房门隔断了与父母的链接。


图片


  即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邹女士也感到深深的无助。曾经那么优秀的女儿,如今与自己却像是熟悉的陌生人,仿佛无论怎么说、怎么做都是错的。与孩子的沟通完全中断了,她想要修复关系却无从下手。


  这种状况究竟是因为女儿任性,还是由于自己过度的控制所致?


  为了带孩子走出青春期的状况,邹女士夫妇一直在寻找解决办法,偶然地接触到了心智教育体系,并因此对孩子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我不再觉得她是个问题,虽然她依旧黑白颠倒地玩游戏,但我却因为自己过去过度的控制欲而对她万般心疼;

   我开始看到孩子的闪光点,看到了藏在她行为背后的情绪与想法;

   我开始真正地做到了‘爱她,便如她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变化,也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关爱和理解。当父母越看见她、欣赏她,她的状态就变得越来越好。


  孩子一步一步地从她的房子里走出来,逐渐打开了心扉。


  她对父母说的话越来越多——会向父母分享她喜欢的二次元人物,聊她最近喜欢的歌曲,还会和妈妈拥抱,向妈妈撒娇,说喜欢吃妈妈做的饭菜,胃口大增……


  原来辍学在家的孩子,主动提出了愿意重新去上学,去参加中考。


  在父母的鼓励与陪伴下,她顺利回归,在学业与人际交往方面都游刃有余,成绩更是名列前茅。


  她仿佛脱胎换骨一般,与父母的关系也愈发亲近。


  母亲节,邹女士的女儿在零点送上祝福,说“祝福妈妈快乐,谢谢妈妈!”她说,自己送给妈妈的礼物就是“还妈妈一个乖巧的女儿”


  邹女士感慨:“我听到这句话时,两行眼泪流了下来,我的女儿回归了!”


图片


  从邹女士和孩子的案例当中,我们看到了青春期孩子的状况,是父母的做法决定了青春期是“灾难”还是“成长”。


  有句话说“道理我都懂,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很多育儿知识,父母们也都懂,但是否都遇到过类似的“知道但无法做到”的时刻呢?


明知道要“少说”,却无法控制自己的嘴巴;

明知道要“好好说话”,却忍不住一股脑地输出情绪;

明知道要“认可”,却仍忍不住要挑孩子的毛病;

……


  那么,如何做到让孩子平稳过渡青春期、与父母有良好的沟通、保持情绪稳定呢?


  答案在更深层的地方。


图片


  03


  我们先来看,为什么邹女士夫妇做到了可以与孩子更好地沟通,让孩子实现从辍学到重新上学的转变?


  心智教育体系创始人包丰源老师曾一再强调:“孩子没有任何问题,只是父母不懂得规律”


  孩子的现状无论是好是坏,都是规律下的结果。我们只要找到规律,并按照规律去做,就会得到想要的结果。


  邹女士夫妇通过课堂学习,看到了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学会了如何尊重孩子、理解接纳孩子,从最初的“想搞定孩子”转变成了“我要成长起来”。


  她感触道:“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土壤,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源动力”。


  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邹女士夫妇开始注重家庭氛围的营造,减少了争吵和冲突,增加了陪伴与沟通。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女儿也成长得越来越好。


  发现没有?孩子进入青春期,只要忽略了他们的情绪与需求,错误地处理孩子成长中的状况,亲子关系就会进一步恶化。


  作为心智教育体系的为人父母智慧传播者、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认证导师,钟惠妮老师进入课堂五年时间,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对教育底层规律的领悟,按照规律做事,她与孩子的相处越来越好,家庭也变得更为和谐幸福。



  期间,她接触过很多父母。这些父母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来,有沟通障碍问题,也有颇为严重的亲子问题,其中很多父母对于如何引导青春期孩子的问题较为苦恼。


  一位走进心智教育体系课堂的家长分享,暑假时,自己的孩子有“对抗”行为。她一改以往的情绪化做法,先接纳孩子的行为,还做到了不催孩子写暑假作业。


  没想到,在暑假快结束的前几天,孩子居然自觉地把暑假作业全都写完了。


  钟惠妮老师分析,孩子的“对抗”,是因为小时候父母给了孩子太多的情绪,孩子一直将这些情绪积压在心里无法释怀,所以才会以这样的方式表现出来,以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


  经过深入引导,这位家长回忆起自己在小时候和老师对抗的情景,她从孩子一系列的“对抗”行为中,看到了自己的对抗情绪点。


  只有清理情绪点,用科学的方式帮助孩子表达情绪,并和孩子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就过往对待孩子的一些错误做法向孩子道歉,亲子关系才会越来越好。


  父母需要不断学习,懂得教育的底层规律,遵循底层规律去做事。


  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教育路径,钟惠妮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是区别于传统亲子教育的方式与方法,会带着大家看到亲子关系的底层逻辑,从而找到规律、遵循规律。孩子需要成长,父母更需要成长,当父母的智慧提升、维度提升了,孩子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片